① 分类必要性
建立一套分类体系,将现有的各种减速带进行归类,主要基于以下 3 点考虑:
1)
由于国内应用的减速带种类繁多,且即使对于同一种减速带,市场上不同尺寸的产品也琳琅满目,而同一种类可应用的场合也并不单一。我国目前尚没有国外那样统一的从名称上即可区分的分类法则,单靠人为经验进行判断,势必造成应用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。
2)
在未分类的情况下,单一选择某种减速带开展研究,其结果难以普遍适用于其他各种类,而逐一研究各种类也不现实。根据内在的一些共性将各种减速带进行分类,可大大简化研究量,并使得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同类其他形式的减速带的参考。
② 分类原则
以既有的应用经验为出发点,根据各种减速带的外形、尺寸、作用形式、布局方式等特征,将相同或相似的划为一类。
③ 分类体系
综上,推荐进行如下分类:
A 类——强制限速型,高度为厘米级,具有强烈的冲击振动警示效果,一般用于将较低的运行速度(30km/h
左右),进一步降低到接近停止的水平(5km/h~10km/h),布局通常为单条。
B 类——建议减速型,高度为毫米级,以警示劝服为主,一般用于主线上需局部减速的路段,用以将高水平的运行速度(60km/h
以上)进行适当的降低,布局通常为多条短间隔连续布设。
AB 类——即组合型,为强制限速型和建议减速型的组合应用。组合规则为“先建议减速,后强制限速”。